海南的動植物“天氣預報員”
“螞蟻壘窩要落雨”“魚跳水,有雨來”“白鷺成群飛入山,風雨滾滾地泥丸”……在氣象諺語中,雞鴨、牛馬、青蛙等動物,甚至植物,都可能成為天氣預報員。如明末清初“嶺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在其所著的《廣東新語》中,便寫道:有鸧雞,食于田澤洲渚間,大者如鶴,靑蒼色,長頸高腳,群起飛鳴則有雨。一名雨落母,亦曰麥雞。同時還寫了幾種會報天氣的雀鳥,其中的“倒掛雀”便出自瓊州,“有風則倒掛,無風則否”。
對于這些動植物“天氣預報員”,海南的古人們也對其“預報技能”進行了總結(jié)。
如會飛的動物中,野鴨就會發(fā)出“野鴨成群到,不知要冷到乜候”的低溫預報。斑鳩則能發(fā)出“斑鳩吃力叫,急報雨來到;久雨鷓鴣叫,日頭對著笑”的晴雨信息。蜜蜂既能預報氣溫,“蜜蜂嗡巢,早嗡冷,晚嗡暖”,又能預報降水,“蜜蜂遲歸,雨來風吹”。甚至螢火蟲、蟬、蚊蠅、蟑螂亦能承擔預報任務,“螢火蟲飛高,落雨嘈嘈;螢火蟲飛低,日曬死雞”“雨中蟬聲叫,預告晴天到”“蚊子癲,雨漣漣”“蒼蠅站壁大雨潑”“蟑螂室內(nèi)飛,風雨如虎威”。
對于能在水里游的動物,人們發(fā)現(xiàn),魚兒不僅能預報降水,“河里魚打花,當天有雨下”,還能預報降溫,“八月曬死魚蝦,當年就要寒冷”。田螺同樣擁有這兩項預報技能。
在陸地活動的動物中,不僅“黃狗舐禾心,天氣要變陰”“大蛇出路,天欲下雨”,蝸牛、蜈蚣、蚯蚓、蜘蛛、螻蛄等亦爭先恐后,各顯神通,“蝸牛上壁,風雨崩籬”“蜈蚣出洞,雷打雨送”“蜘蛛急收網(wǎng),雨在頃刻間”“玉龍(蚯蚓)出田,當心雨淋”“土狗(螻蛄)上岸,大雨漫漫”。
在生產(chǎn)實踐中,前人們還注意到,不少動物都能“預報”臺風,如“海蛇海蟹浮上水,臺風來不遠”“龜蟲出土暴雨來,泥鰍假死臺風到”“山豬做窩臺風到”“羊斗母,打臺風”等,而且不少植物也具備這樣的技能。譬如在文昌,就有“狗膽草(魚腥草)葉多打結(jié),來年臺風多又烈”的說法。
科學家解釋稱,在自然界中,有些動植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對一些天氣變化確有較敏感的反應能力。但是僅僅依靠動植物的變化來預測天氣,也是不可靠的。因為動植物的反應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不過,對于古人來說,能通過看動植物預兆躲風避雨,已足以值得我們點贊。
(編輯:吳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