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青在研究他的收藏物。
林少青收藏的紀念章。
林少青收藏的瓊崖人民解放公債。
8月15日,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海口市民林少青整理他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各種收藏,特別將瓊崖革命時期的紅色文物歸類在一起,以向親友們講述在抗日戰(zhàn)爭等各個時期,瓊崖革命先輩們用血與汗換來的豐功偉績,以及人們至今難忘的那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
紅色收藏緣于父親
今年64歲的林少青,從小就是個收藏迷,用他的話說是“一直是玩寶貝”,樂在其中。
從讀小學開始,他就集郵。小學畢業(yè)后,就開始玩錢幣。成人后,他收藏瓷器,接著就是黃花梨等紅木。
1993年,他以《偉大的列寧》參加全國郵展,獲得銀獎。類似這種“嘗到甜頭”,使他對各種收藏都有濃厚興趣。
紅色收藏,純屬偶然。1991年,他整理戎馬一生的父親的遺物時,發(fā)現一些瓊崖革命時期的物品,便精心保存。
此后,?海南題材的紅色收藏,成為他一大愛好。哪怕在2000年下崗后的那一段日子,與人喝茶,最想問的和愛談的,也還是這方面內容。
而最讓林少青傾心的是,每件物品,都反映父輩親歷的那個時代的某一個方面,從藏品上可讀到時代的典型特征和相關人文精神,也會不由得對瓊崖革命先輩油然產生崇敬之情。
20年艱辛收藏之路
林少青沒想到的是,瓊崖革命就在他生活的土地上發(fā)生的,其文物收藏竟然是那么難,難度遠遠超過他從事的其他收藏。
瓊崖臨時人民政府為迎接大軍解放海南而發(fā)行的公債“光銀壹圓”,上面有馮白駒簽名。為這枚解放公債票,他苦追三年,最后在文昌以誠心和高價物品置換獲得。
一枚瓊崖縱隊發(fā)行的人民功臣獎章,他也是跟蹤了近四年,最后主人要出國留學時,才“讓”給了他。
他慢慢明白,這類題材文物,一是瓊崖革命這段歷史特別,其本身留下的東西不多,二是因長期革命和各種破壞而很難將相關物品留存于世,三是大多被作為瓊崖革命后代家中的紀念物而不輕易示人。
盡管費時費力費財,20年來,他收集到了80多件瓊崖革命時期的珍貴物品。這些物品中,雖無槍炮,但有刀具,較多的是有關證章和書籍資料。除了有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委任狀,最早的還有1927年等大革命時期農民協會會員證等。
獨自輕撫這些物品,林少青說,眼前仿佛會看到歷史的風云變幻。
實物傳承革命薪火
當時政府的工作章、破損的胸章、鮮亮如初的大會紀念章、早已泛黃的功績獎狀……有人說,時間較早的,是名人所用的,才更值得收藏,可在林少青眼中,都一樣具有價值。
他說,瓊崖革命根據地遠離中央,又長達幾年無電臺與外聯絡,在反動勢力強大,條件異常艱苦的情況下,能堅持23年紅旗不倒實屬奇跡。這段歷史展現的東西,就是一筆很豐厚的精神財富,沒有實物很難說明問題。
另外,現在不少年輕人,不注重歷史,更想不到如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作為紅二代,他就是要用真正的物品來傳承瓊崖革命薪火,以激勵人們。
林少青瓊崖革命文物收藏,堪稱是獨一無二的收藏。
1997年3月4日,海南軍區(qū)有關負責人找到林少青,他當即給該軍區(qū)軍史館共捐獻了海南軍政委員會委任狀、瓊崖特別津貼單、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三年戰(zhàn)績畫冊、土地改革教材、駁蔣介石的油印件等各種文史資料18件,據稱有些原件在八一軍史博物館都沒有。
“現有藏品我會精心保管,一代代相傳,以讓后人更了解瓊崖革命這段歷史,產生信念領會精神!”林少青說,今后如出版一些有關紅色書籍,他會提供實物圖片,以傳播正能量。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