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明 (1894-1930)
瓊海市陽江鎮(zhèn)益良村人。1917年入瓊崖中學學習,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后,參與領導瓊崖學生愛國運動,任瓊崖十三署學生聯(lián)合會副會長。1924年考入上海大學讀書,不久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5年回廣州,參與籌辦“瓊崖革命同志大同盟”,任常務執(zhí)行委員。同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十二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6年6月任中共瓊崖地委書記。1927年6月后,歷任中共瓊崖特委常委、書記、瓊崖蘇維埃政府主席等職。1928年12月,瓊崖紅軍反“圍剿”失敗后,帶領紅軍和瓊崖蘇維埃機關干部共600多人轉(zhuǎn)移到安定縣母瑞山區(qū)堅持斗爭,創(chuàng)建母瑞山革命根據(jù)地。1929年8月中旬,在定安縣內(nèi)洞山抱病主持召開各縣代表聯(lián)席會議,重建中共瓊崖臨時特別委員會。1930年1月17日于母瑞山區(qū)病逝。
坐落于瓊海市陽江鎮(zhèn)益良村的王文明故居。記者 林萌 攝
歷史,往往伴隨著遺憾。
在瓊崖革命史上,王文明膽識過人、功勛卓著,被黨史專家視為維系瓊崖二十三年紅旗不倒中“保住紅旗”的關鍵人物??删褪沁@樣一位瓊崖革命的杰出領袖,居然忠骨難覓、照片不存。
1930年1月17日病逝于母瑞山的王文明,其身后仍留下許多難解之謎。
英烈忠骨埋何處
王文明安葬于母瑞山,彼時追兵未到,處理后事應算從容。但問題是,王文明的遺骨至今仍未找到。
“據(jù)老同志們回憶,痛失王文明的瓊崖特委及革命群眾,在安葬王文明時,已經(jīng)想到要埋在一處相對容易找到的地方,于是將遺體安葬在母瑞山紅軍操場東邊的一顆大榕樹下?!杯偤J形h史研究室原主任陳錦愛告訴記者。
尋找英烈遺骨,至少經(jīng)歷了三次曲折。
陳錦愛說,海南解放后,1951年,樂會縣委立即派人赴母瑞山,尋找王文明遺骨,當時帶隊的是樂會民政科科長王啟鑾,還請來了曾與王文明共事的老同志王植三幫助查找。
“當時找到了紅軍操場的大致位置,但母瑞山的地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四處荒草叢生,已經(jīng)找不到司令臺,也找不到大榕樹?!标愬\愛說,大家分析地貌發(fā)生巨變是因為1932年國民黨警衛(wèi)旅長陳漢光部隊進山“圍剿”時放火燒山所致。
第一次尋找無功而返。據(jù)說當時尋找遺體的工作隊因此受到樂會縣政府嚴厲批評。
時隔不久,在樂會縣副縣長何子觀帶領下,又一個尋找遺體的小組來到母瑞山。這一次,工作隊在無法確認司令臺的情況下,甚至挖了幾個可能的地方,同樣一無所獲。此后,樂會縣還組織了一次查找,仍無果而返。
于是,今天瓊海嘉積的“文明園”,只有王文明的衣冠冢,供后人瞻仰。
遺照散失戰(zhàn)火中
對這樣一位早期革命家,遺體找不到,已十分遺憾。照片再沒有,就更顯難堪。
然而,王文明的確沒有照片傳世。如今各出版物、各媒體采用的王文明“照片”,實際是依據(jù)王文明之子王祥66歲時的畫像所制。這其中,又藏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陳錦愛透露,1986年,為了尋找王文明照片,當時的瓊??h黨史部門,曾圍繞王文明學習和工作過的一些學校,以及發(fā)表過作品的一些刊物,遠赴上海、南京、廣州及本地多所高校及黨史部門,試圖找到王文明照片,全無蹤跡。
“據(jù)老同志回憶,王文明逝世后,主持他后事的是瓊崖蘇維埃政府秘書長羅文淹,為了留住革命家照片,派了兩名交通員潛入嘉積,請了攝影師上山拍照。當時還是冬天,山上天氣寒冷,因此王文明遺體保存完好。”陳錦愛說,拍照后洗了兩張,特委留了一張,另一張由王文明之妻邢慧學保存。
遺憾的是,由于戰(zhàn)爭等原因,兩張照片,一張都沒有傳世。
要加大宣傳,讓更多的后人知道王文明的革命功績,沒有照片怎么辦?縣黨史部門想到,王文明之子王祥仍在世,和王文明長得很像,只是精神不是太好,難以配合長時間的畫像。于是,領導派黨史辦干部崔修健給王祥拍了張照片,再請一流畫師據(jù)此畫像!
畫師陳天民領命為王文明畫像。不過說實話,干這活兒,真有點為難畫師:王文明逝世時36歲,正是青年;拍照時王祥已66歲,垂垂老矣。照著一位老年人的照片,愣要畫個青年臉,用海南話說,還真是“考師傅”!
畫像一稿出來后,有關部門在嘉積組織座談會,向一些見過王文明的老同志征求意見,大家比較一致的意見是:“文明比這瘦!”其后,歷經(jīng)數(shù)次細致修改后基本定稿。
畫像是出來了,可這畫像到底像不像王文明,像的程度有多少?黨史部門心里依舊沒底,于是拿著畫像,找到了曾是王文明親密戰(zhàn)友的王植三。
“他一看到畫像就叫出聲來:‘你們怎么找到文明的照片的?’”陳錦愛回憶多年前這樁往事時,表情生動,似乎此事就發(fā)生在昨日。
有了王植三的這一叫,王文明“照片”算是“達標”了?!罢掌闭絾⒂?,成為宣傳王文明的有效輔助形式。
其實,軀殼早滅,忠骨難覓,照片不存,完全無損于王文明的不朽。他活在家鄉(xiāng)父老的心中,活在光輝燦爛的瓊崖革命史中。
正是:青山處處埋忠骨,瓊崖誰人不識君。
王文明 “準”從何來?
大革命失敗后,選擇樂會四區(qū)藏身及發(fā)展;上級指示特委遷往???,他帶隊伍另辟母瑞山革命根據(jù)地;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選擇推薦馮白駒擔任瓊崖特委新的領導人,在瓊崖革命發(fā)展的許多關鍵節(jié)點,歷史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采訪黨史專家,談及王文明,他們說得最多的,就是一個“準”字。
大革命失敗后,他選擇將特委遷到群眾基礎較好的樂會縣四區(qū)。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陳錦愛認為,選擇樂四區(qū)不只是因為這里是王文明的家鄉(xiāng),更是他綜合了群眾基礎、地形地勢以及與東路各縣呼應等因素后作出的選擇。
“應該看到,特委組織了全瓊武裝總暴動,在許多地方發(fā)動襲擊,但策源地一直沒有離開樂會,直到開辟母瑞山革命根據(jù)地。”省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邢詒孔說,樂會四區(qū)革命根據(jù)地的成功創(chuàng)建,開展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及頒布土地法、工商條例,創(chuàng)辦農(nóng)場、農(nóng)貿(mào)市場、學校、醫(yī)院、軍械廠甚至圖書館、劇團等,使根據(jù)地出現(xiàn)了欣欣向榮的“升平氣象”,這些革命實踐,包括一些開展經(jīng)濟工作的思想,給全瓊革命事業(yè)發(fā)展提供了許多有益經(jīng)驗和借鑒。
事實上,樂會四區(qū)也的確曾經(jīng)一度與東路的瓊東、萬寧、陵水、崖縣等幾乎連成一片,構成了“東路一片紅”的喜人局勢。
1928年底,蔡廷鍇“圍剿”日益嚴酷,面對當時省委要求特委遷往海口的指示,王文明審時度勢持保留意見,毅然率600多人奔赴母瑞山創(chuàng)立革命根據(jù)地。陳錦愛說,選擇母瑞山,再一次體現(xiàn)王文明過人的判斷力。不僅考慮了生存問題,還考慮到了發(fā)展問題。
“母瑞山古樹參天、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有一定群眾基礎,地處定安、瓊東、樂會三縣交界,是保存實力、伺機發(fā)展的絕佳選擇?!标愬\愛說,如果只考慮生存,王文明等也許可選擇中部其他山脈。
選擇遷往海口的特委領導人幾乎全軍覆沒。如果沒有王文明創(chuàng)建母瑞山革命根據(jù)地這一著棋,瓊崖革命史或許將就此改寫。
1929年8月,在遷往??诘沫傃绿匚瘷C關兩次被破壞后,王文明在定安縣內(nèi)洞山抱病主持召開瓊崖各縣代表聯(lián)席會議。此時身處深山,缺醫(yī)少藥,身患重病的王文明顯然已經(jīng)感覺自己去日無多。危局之下,一旦自己倒下,誰能接過帥印撐起紅旗?王文明選擇了馮白駒。
“王文明對馮白駒的考察,顯然不是一天兩天。從擔任瓊山縣委書記,到后來調(diào)任澄邁縣委,工作有聲有色,瓊崖特委在海口被破壞,黃學增、官天民等主要負責人被殺害后,又是馮白駒冒著生命危險奔赴母瑞山向王文明匯報情況,并通報其他縣委,研究今后斗爭問題。因此,王文明看準了馮白駒有擔任特委書記的潛質(zhì)?!毙显r孔說。
從1930年1月17日王文明病逝,到1950年5月1日海南解放,在長達20年的革命實踐中,馮白駒以出色的領導才能,將瓊崖革命帶到了光明彼岸,也由此證明王文明當年的判斷是準確的。
陳錦愛認為,王文明之所以屢屢在革命關鍵時刻作出準確判斷和選擇,是由于他善于將上級指示與瓊崖革命實踐相結(jié)合,善于總結(jié)斗爭經(jīng)驗,具有較高的文化和理論水平,而且對黨的事業(yè)和瓊崖革命一片赤誠。
“從現(xiàn)存的當時中共廣東省委與瓊崖特委之間的通信來看,省委對瓊崖特委的批評,換句話說對王文明的批評與不滿幾乎一直沒有停止,表揚則十分有限。他是中共瓊崖一大選出來的第一任地委書記,在瓊崖黨政軍中一直享有崇高威望,但他敢于‘犯上’,對當時省委脫離實際的‘左傾’指示沒有全盤貫徹,而是有所保留地執(zhí)行。他因此幾上幾下,多次被省委派人替換,卻無怨無悔,這種精神難能可貴!”陳錦愛說。
1921年秋,王文明受聘為瓊東縣雙廟高等小學校長。上任伊始,他曾在學校大門口高懸“大啟文明”四字橫匾。從其后他的革命實踐來看,他終其一生,都在為踐行這四個字嘔心瀝血,直至獻出自己的生命。
hanxinmy.cn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wǎng)版權所有 未經(jīng)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zhuǎn)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