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線高速公路取道那大鎮(zhèn),再往南15公里,便是素有“黎漢通衢”之稱的南豐鎮(zhèn)。之所以選擇儋州市的南豐鎮(zhèn)作為采訪的第一站,是因為儋州是海南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而南豐又是客家人數(shù)最多的一個鎮(zhèn),因人口占全鎮(zhèn)的70%,故有“客家鎮(zhèn)”之譽。
20年前,有人統(tǒng)計過儋州的客家人口,大約是19萬多人,現(xiàn)在想必已經(jīng)超過了20萬人。因此,應該可以說海南的客家人,大多數(shù)生活在儋州。
在南豐老街,尚存一些老舊的兩層騎樓,時間最短的據(jù)說也有80多年的歷史,其余的已經(jīng)被新建的樓房所取代;然而,走在被踩踏得光滑和碾壓得變形的石板路上,依然可以隱約感覺得到昔日這里街市的喧嘩。
老街的南路33號是社區(qū)的辦公室,所在的騎樓已有百年歷史。這棟騎樓的二樓陽臺為六邊形形狀,小巧玲瓏,廊臺的柱子上雖然長滿了青苔,但其上細致的雕花仍然清晰可辨,一看就像是大戶人家的房子。
街坊們告訴記者:屋子原來的主人是廣東梅縣客家人,名叫彭合龍,十分富有,一生娶了7房太太,但只育有一男一女。上個世紀土改運動時,成分不好的他不但房子充公,兒子也被送去勞改,此后一直未歸,不知所蹤;女兒彭火妹后來嫁到了廣西南寧,現(xiàn)在80多歲,前幾年還曾回南豐看過老房子。
瓊崖處處有客家
古小彬對海南客家人素有研究,著有《海南客家》一書,古小彬在長期的田野調查中發(fā)現(xiàn),目前海南的客家人約有40萬人,平均每20個海南人中就有1名客家人,他們分布在全島各地,18個市縣中,除了東方和樂東外,其它地方都有聚居現(xiàn)象。古小彬說:“雖然海南只有純客家村,沒有純客家居住的縣和鎮(zhèn),但歷史上卻存在過短期的客家縣。”
民國十三年至十四年,儋州、臨高一帶的客家人,曾發(fā)起組織成立客家縣“南殷縣”,不到一年就夭折了,那大菜園村客家人溫瑯還擔任過短暫的客屬“南殷縣”縣長;抗日戰(zhàn)爭前,客家人還計劃在今瓊中黎母山鎮(zhèn)松濤村建立客家縣“松濤縣”,因為當時的松濤街是純客家人居住地,可惜后來由于日軍侵瓊便終止了活動。
海南客家來自何方
儋州的田寮村是客家村之一,這里聚居的鐘姓村民的祖先,于清代嘉慶年間遷自廣東廉江。村子前方是一座呈四合院布局的圍屋———鐘氏宗祠,中間有天井,通風、采光都很良好,可惜房子比較破舊現(xiàn)已無人居住,成了純粹的祭祖場所。宗祠里面有一副藏頭聯(lián):“潁谷樂彈流水高山百代賢名昭史冊,川靈毓秀英文懿德千秋士表振家聲?!钡莱隽绥娛系钠鹪礊辄S河流域的潁水(今河南許昌一帶)。
在走訪客家村落過程中,當記者問到他們來自哪里時,大多數(shù)客家人一般都說是祖籍廣東,也有人說是從廣西來的;一些說不上原籍的村民,干脆一口說是福建移民。
古小彬通過深入調查和研究后發(fā)現(xiàn),早在北宋時期,先期進入贛閩粵邊的客家先民,便已陸續(xù)渡瓊,其中不乏朝廷官員和商賈之士。
“宋末元初,客家的先民們也陸續(xù)從贛中南、粵東、閩西來到海南島繁衍生息;明代遷居海南的客家人也不少。”古小彬說,“但客家人大規(guī)模遷入海南島的時間主要是在清代初期?!?/p>
(編輯:謝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