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同樣是錢塘江上的交通樞紐,通車僅14年的錢塘江三橋引橋轟然坍塌,而74年前由茅以升設計修建的錢塘江大橋卻屹立不倒。一個背負著“橋脆脆”的罵名,一個卻享受著“橋堅強”的美譽,強烈的對比既映照出當前路橋領域的一些通病,又給今后的工程建設設置了一個具體的參考坐標。
最近這段時間,橋梁坍塌事故在各地接連發(fā)生,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談及事故原因,有關方面或稱它們損毀于極端天氣,或將責任推卸給超載的貨車,或將事故歸咎于養(yǎng)護工作不到位。但在從未經過技術大修的錢塘江大橋面前,所有的辯解和推脫都顯得蒼白,唯一的解釋是:這些倒掉的橋梁,不缺技術也不缺資金,缺的是“堅強”的“內心”。
無論什么時代,什么國家,判斷一項工程建設的“內心”是否“堅強”,主要的評判依據都在于:設計環(huán)節(jié)是否經過科學規(guī)劃,施工環(huán)節(jié)是否經得起時間檢驗,管理機制是否運行良好,以及相關的監(jiān)察工作是否秉持了對生命負責的理念。以上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具體要求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要義,可以概括為三個關鍵詞:警惕高速、恪守良知、注重細節(jié)。
《中國青年報》最近的一篇文章對比了武漢和紐約在地鐵建設方面的速度,紐約將在7年內建設3.2公里的地鐵線路,而武漢市同期的規(guī)劃是建成一個總長度接近225公里的全新的地鐵系統(tǒng);除此之外,以偷工減料的方式縮短建設周期,大搞“獻禮工程”,也已成為一些地方路橋建設的“特色”。速度優(yōu)先還是安全和質量優(yōu)先,這個問題看似不難回答,但并非每個決策者都能保持足夠理性和清醒。
茅以升修建錢塘江大橋的時候,技術設備顯然不如60年之后修建三橋時先進,他的制勝的法寶恰恰不在于技術,而在于恪守良心。說到良心,上海市民可能更熟悉外白渡橋的故事:2007年,上海市有關部門意外收到英國設計公司的一封信,信中說外白渡橋的“橋梁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現在已到期,請對該橋注意維修”,并“建議檢修水下的木樁基礎混凝土橋臺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橋墩”。這封信,使我們對這家英國公司肅然起敬。
“堅強”的工程建設項目,需要十分注重細節(jié)。建一座橋,緩解交通壓力和方便民眾出行是主要目的,這個目的的實現,有賴于設計、施工、管理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對細節(jié)的嚴格要求。如果沒有茅以升對設計細節(jié)的苛求,對每顆螺絲釘都有嚴格要求,錢塘江大橋絕不可能成為一座“炸藥不放對位置都炸不掉的橋”。相比之下,錢塘江三橋發(fā)生引橋坍塌事故,恰恰與細節(jié)有關——據報道,錢塘江三橋完工后不久,浙江省交通廳工程質量監(jiān)督局就發(fā)現橋面有一些直徑達0.4毫米的裂縫,且主橋的耐受力也不達標,但這座橋依然順利通過了工程驗收。在涉及公共安全的項目中,忽略任何一個細節(jié)都可能埋下致命的安全隱患。
在工程建設領域,技術層面的突破往往不是最難的,難的是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像茅以升修建錢塘江大橋時那樣,擁有“堅強”的內心,將細節(jié)做到極致,對速度保持審慎,并努力將每一個項目都打造成良心工程。
?
???相關新聞
“年逾古稀”錢塘江大橋讓誰汗顏錢塘江大橋為何能74年屹立不倒茅以升所造錢塘江大橋屹立74年未大修 被贊“橋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