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八年三月,瓊崖特委在??谑行屡d街創(chuàng)辦了“大眾書店”
披荊斬棘建校舍
荊棘叢生,雜草遍地,山蚊、螞蝗橫行。這就是瓊崖抗日公學選定的校址所在地——位于澄邁、臨高、瓊山(六區(qū))交界處的美合地區(qū)當年的真實環(huán)境。
“這荒山野嶺,既無良田,也無磚石木料,真的辦得起一座學校?”當?shù)谝慌?00多名學員滿懷激情來到美合根據(jù)地時,幾乎都被眼前的場景潑了一桶冷水——這個被稱作“荒草田”的地方,確確實實是一塊荒草田。別說食堂和宿舍,就是一間教學樓也不見蹤影,哪里有個學校的樣子?他們沒有想到,入學的第一課就是要拿起刀鋸、鋤頭,與這種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作斗爭,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但困難打不倒求知報國之心。原瓊崖抗日公學學生劉英豪回憶,300多名師生當即挽起袖子,把害蟲、荊棘、荒草比作日寇,舉起山刀披荊斬棘。一班人馬負責開辟出一塊面積30畝左右的場地,另有一班人馬負責上山伐木、砍竹、割茅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建成了一座“別具一格”的校園。
為什么說它別具一格?原瓊崖抗日公學教員羅文洪記得,他到瓊崖抗日公學報到時,學校剛剛建成不久。走到校門口,迎面就看到一個用竹排和木桿搭成的大牌樓,上方端端正正地寫著“瓊崖抗日公學”幾個大字。大門兩旁還有用竹片編成的“墻”,用石灰水寫成的“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昭示著這座學校的校風。
走進教室一看,屋頂是用竹條夾著茅草綁扎而成,桌椅則是用竹枝和木條釘成的;再走進宿舍一看,四面墻壁都是用竹片編織,每一張所謂的“床”不過是兩條木塊簡陋地架在一起。羅文洪不禁感慨:“瓊崖抗日公學的師生竟然用勤勞的雙手,在這荒山野嶺上建成了這樣初具規(guī)模的學校,令人欽佩!”
據(jù)他回憶,當年,瓊崖抗日公學的教務處根據(jù)學員的文化水平,把具有高中水平的青年編入高級班,具有初中畢業(yè)水平的青年編入初級班,另外的工農學員則編入工農班,而婦女人數(shù)不多被編成一個婦女班。值得一提的是,還有15歲以下的“紅小鬼”們被編入了兒童班。
為了適應戰(zhàn)斗需求,各個班級除了按學校要求設置班主任外,還保留著部隊的隊長編制。班主任負責政治和學習工作,隊長負責軍事訓練,有戰(zhàn)事發(fā)生時還要指揮班中的學員戰(zhàn)斗。高級班和初級班的學員們用30%的時間進行站崗、放哨、情報傳遞、救護和支前工作等軍事訓練,70%的時間學習政治和文化知識。而婦女、兒童、工農等班級的課程則是學習文化課為主,同時學習人民戰(zhàn)爭和群眾運動的理論和實踐知識。
為了適應這樣的課程安排,每個班都自主建設了一個小操場,既可以用以軍事訓練,又可以當作運動場,開飯時還可以作為本班的“食堂”——每到用餐時間,學員們就拿著椰殼碗、竹筷子,有說有笑地去領飯,然后在小操場上蹲著圍成一個圓圈用餐。餐食并不豐裕,情況緊張時,每人每餐只能領到一勺鹽水粥,摻進一些革命菜。劉英豪笑言:“吃不飽是常有的事,但從沒有人說過半句怨言?!?/p>
(編輯:蔡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