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量講述黎族鼻簫故事? 彭桐 攝
?
?
省級非遺傳承人邢大民在演奏鼻簫 彭桐 攝
?
?
1958年黎族青年在寮房里“玩”鼻簫的場景? 彭桐 翻拍
?
?
馬來西亞沙撈越婦女的鼻笛和口弦 ?彭桐 翻拍
?
一根小小的鼻簫,為有情人牽線當“紅娘”,不知成全了多少黎族青年男女的美滿姻緣。鼻簫在全國實屬罕見,但在海南黎寨卻十分流行。在人類學家眼中,這種用鼻吸吹奏的古老樂器,是來自海洋民族太古時代的遺存。通過海南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海南大學音樂研究所所長曹量的研究,了解鼻簫不僅是黎人日常吹奏約會情人的戀愛工具,它還與臺灣以及東南亞國家的一些古老的族群有著文化上的跨界聯(lián)系。
鼻簫傳遞黎族愛情傳說
海南建省前,五指山年過半百的老農(nóng)吉亞榮,對外地來訪者講述了關于鼻簫來歷的動人故事,這個凄婉的傳說,至今仍在五指山深處流傳著。
相傳在很久以前,一對黎族青年相愛了,結婚前,峒主卻欲霸占這個美麗的姑娘,將她抓去關在密林中的一個山洞里。小伙子苦尋三天三夜發(fā)現(xiàn)后,因無法相見,只好砍一段白竹制成鼻簫,唱歌傳情,表達自己對愛情的忠貞,以及痛苦和思念之情。男青年在被狠心的峒主殘害前,托人將鼻簫轉交給了心上人。姑娘悲痛欲絕,在看守幫助下逃離虎口后,在愛人的墓前一遍遍吹奏鼻簫直至殉情。從此,鼻簫一代代地傳了下來。
清代張慶長撰《黎岐紀聞》載稱“男彈嘴琴,女弄鼻簫,交唱黎歌,有情投意合者……”表明鼻簫自古便是海南島黎族青年表達愛情時?!巴妗钡臉菲鳎夷信紩底?,不少黎族姑娘還是吹鼻簫的能手。每逢農(nóng)閑、節(jié)日或戀愛時,夜幕低垂,寂靜黎寨,詩意生起。小伙子吹起嘟嚕(洞簫)等物,姑娘則吹響鼻簫對答。黎族青年通過吹奏鼻簫相知相戀,有情投意合者,便贈與此物定情,還有的互換鼻簫作信物,鼻簫吹得出色,自然會博得更多的青睞,這樣的習俗一直世代相延。
海南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海南大學音樂研究所所長曹量介紹說,有資料表明,鼻簫與黎族青年的戀愛生活有著密切關系,這一古老樂器大多與民間的性俗活動有關。鼻簫多為即興吹奏,有許多固定的曲調(diào)。簫曲一般都是無曲名的抒情短曲,世代相傳,只有黎族人能夠知道每曲中的含義,黎族姑娘可以根據(jù)樂曲和音色的不同,能夠在不同的曲調(diào)中辨認出自己情人獨特的簫聲來。有黎族愛情歌謠唱:“拋個石頭探水深,吹曲鼻簫試儂心”。
鼻簫文化跨界古代社會
清代官員郁永河在《裨海記游》(《采硫日記》)描繪17世紀的臺灣風土民情中,有這樣的記載:“婚姻無媒妁,女已長,父母使居別室中,少年求偶者皆來,吹鼻簫,彈口琴,得女子和之,即入與亂,亂畢自去;久之,女擇所愛者乃與挽手”??梢?,臺灣高山族鼻笛在清代以前亦稱“鼻簫”,其民間性俗活動中的社會屬性也與海南島黎族的風俗極為相似,這不得不讓人們意識到高山族與黎族之間族群與文化的聯(lián)系。
曹量分析說,鼻簫是黎族青年男女相愛時用來傳情逗趣的一種小巧玲瓏的樂器,青年男女幾乎人人會自制自用,因為它常被作為愛情的媒介,吹奏鼻簫約會情人,傾訴愛情的心聲。但是黎族人使用鼻簫沒有特別的性別要求,不分場合、不分曲目,男女老少均可使用。臺灣高山族則不同,鼻笛的使用有一定的禁忌,在一些部族中,擁有鼻笛的人須有一定的身份,如部落頭目或獵首(出草)的英雄。演奏鼻笛的場合也有限制,在慶典或喜宴中是不能奏鼻笛的,只有喪禮或吊祭往生親友方可吹奏,這種儀式保留了鼻簫上古時代更為遙遠的一種習俗。
現(xiàn)代藝術社會學奠基人格羅塞在其《藝術的起源》中說,鼓到如今還是大部分狩獵民族的唯一樂器,大部分的澳洲部落除了鼓,還不知道有別的任何樂器,“只有埃斯頓港地方的土人有一種簫,用竹管制,長兩三英尺,用鼻子吹。”埃斯頓港居住者是澳大利亞北方的一支十分古老的民族(黑人),從人類學家的考察中可以推測出鼻簫是一種多么古老的樂器。
除了海南黎族、臺灣高山族外,鼻笛的分布區(qū)域包括了我國南方侗臺語族的部分民族、東南亞以及大洋洲的一些南島語民族,如菲律賓北部呂宋島的卡林加族,馬來西亞婆羅洲西北部沙撈越的達雅族,斐濟群島共和國斐濟族,新西蘭原住民毛利人,以及澳大利亞北部和夏威夷的土著居民等,都是使用鼻笛的民族,即便是在歐洲和非洲也能見到一些類似的樂器。曹量說,擅長鼻笛的民族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這些民族都非常古老,往往存在于這些國家或地區(qū)的土著居民中,“這足以說明使用鼻笛(簫)的黎族人是最早定居海南的原住民,同時,也表明鼻笛音樂文化的跨界現(xiàn)象在久遠的古代社會就已發(fā)生!”
鼻簫見證黎人移居山嶺
神秘的祖靈之樂,蠻荒時代的樂器,海洋民族的標本,無論從哪方面探究,曾流行于海南島各地的鼻簫,都可概括具有這些方面的典型特征。雖然缺乏史料準確記載,但經(jīng)專家推測,海南黎族使用鼻簫距今至少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了。
曹量說,鼻簫的使用者清楚地表明,黎族從一個古老的海洋民族逐步向山地民族的過渡。這些古老的居民中的一部分,特別是生活在海邊和以捕撈為其主業(yè)的居民們都消失了,或者是那些從事發(fā)達農(nóng)業(yè)的定居居民們?nèi)诤狭恕_@里所謂消失的部分實則是迫于各種壓力向海南中部山區(qū)退縮的黎人,也就是文獻記載中居于山嶺的“生黎”(高地居民)部分;而另一部分仍生活在沿海的平原,他們?nèi)谌胄碌囊泼裆鐣蔀樗^的“熟黎”(海岸居民)。
鼻簫在樂器學上屬鼻笛類,泛稱各種以鼻子吹奏的管狀樂器,屬吹孔類鼻管氣鳴樂器,廣泛分布于我國華南、東南亞和大洋洲的民族文化中。在“文革”期間,代表民族民間文化遺產(chǎn)的古老民間樂器鼻簫也同樣被當“四舊”清除,鼻簫一度瀕于失傳,只有偏遠的黎寨山村的黎族老藝人能夠吹奏。隨著時代發(fā)展,經(jīng)過挖掘、搜集、整理,這一古老的文化現(xiàn)象重新受到了人們的重視。2008年,海南黎族竹木器樂入選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鼻簫就是其中的代表。
海南黎族鼻簫音孔的排列方式與其他民族都不相同,兩個按孔置于管身的上下兩端,鼻簫開四孔,其中位于頂端的為吹孔,其余是按孔。曹量說,鼻簫開孔的位置比較隨意,音律渾然天成,應屬鼻笛家族中十分古老的品種。黎族鼻簫一般以石竹為材料制成,器形長短不一,常見的一般在70公分左右,用單節(jié)竹管制成。鼻簫最長可以達到1.6米,人需躺著吹,按孔時手指和腳趾并用,“現(xiàn)在除了老人外,一般人已經(jīng)很少有人見過這樣的長鼻簫了!”
?
相關鏈接:
?
hanxinmy.cn AllRights Reserved
??诰W(wǎng)版權所有 未經(jīng)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