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付彪
又到一年“雙十一”,不少商家趕在這一天,以極低價格推出“秒殺”商品。與此同時,“剁手族”也設置好鬧鐘,希望在“雙十一”當天,能夠“秒下”購物車里的存貨。一邊要搶貨,一邊要清貨,一種新的職業(yè)悄然走熱。記者注意到,在電商網站、QQ群等平臺,出現(xiàn)一種以助人拍下秒殺商品的“代秒”業(yè)務。買家提前將需要搶拍的商品及鏈接準備好,之后向賣家提供購物賬號和密碼即可,價格通常在10至20元之間。(11月11日《新京報》)
對消費者而言,商家以極低價格推出的“秒殺”商品確實誘人。正因為商品價格低廉,搶購的人多,消費者能搶到的幾率也自然極少。由此,“代秒”業(yè)務應運而生。
“代秒”業(yè)務的基本流程是:消費者將“秒殺”商品的鏈接發(fā)給“代秒族”,提供購物帳號和密碼并支付代秒費,然后“代秒族”在規(guī)定時間參與秒殺,消費者查詢購買商品確認是否“秒殺”成功。
如“秒殺”失敗,“代秒族”便全額退款。表面上看,這是一樁“雙贏”的買賣,盡管“代秒族”并不承諾每件商品都能搶到,但比消費者“秒殺”成功的幾率肯定大多得,以至于有消費者評價“1秒就搶上,簡直太牛了”,進而助推了“代秒殺”走熱。
“代秒”業(yè)務的出現(xiàn),確實幫一些“剁手黨”解除了煩惱,但許多消費者并沒有意識到其潛在的風險。網絡安全專家表示,目前網購賬號都已實現(xiàn)實名制注冊,而實名制賬號本身是一種身份的代表,是個人身份的認證,將購物帳號、登錄密碼等交由線上商家,具有較大風險。
從法律上講,代消費者“秒殺”是一種代理行為,其有義務為用戶信息保密,但誰能保證“代秒”商家不會將用戶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他人?事實上,現(xiàn)實中這種案例并不鮮見。
同時還應看到,這種“代秒”業(yè)務與商家“秒殺”促銷活動的初衷背道而馳。作為商家營銷的一種手段,“秒殺”本身是為商品積攢人氣,付出了一定成本,但“代秒殺”通過使用專業(yè)的軟件進行搶拍,不僅屬于一種作弊行為,也破壞了交易活動的公平,更擠占了消費者的機會。盡管法律上沒有相關禁止性規(guī)定,“代拍族”也暫時沒有法律風險,但這種行為又何嘗不是以消費者的安全風險為代價?一旦出現(xiàn)信息泄露,消費者維權將面臨舉證難問題。
因此,對于“代秒殺”走熱,專家提醒是必要的,但遠遠不夠,相關部門還應強化監(jiān)管,為消費者信息安全保駕護航。消費者更應擺正心態(tài),不盲目追捧,尤其要袪除“秒殺”心態(tài),堅持理性消費,畢竟相比信息泄露帶來的安全風險,尋求“代秒”或得不償失。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