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窺見海南
春耕白描場景
在民諺、詩詞中,過去海南春耕的形象總是一個隱約的側面,而進入近現代以來,一些文人墨客的游記得以保存至今,從他們的筆中,可以窺見當時海南春耕更為詳細的圖景。
夏壽華,湖南益陽人,先后參與維新、反清、反袁、護國、護法等運動。1914年春天,已是六十高齡的夏壽華受當時廣東省長的邀請前來海南考察,游歷了海南十三縣,對海南的山川形勢、物產品匯、民情風俗進行了詳細的考察,寫成了《瓊游筆記》一書,并作有“瓊游詩”三十首。
夏壽華向西南行至當時的昌化、感恩兩縣,所見的春耕場景是“蕷田何縱橫,婦媼忙勞作。胼胝雖劬勞,氣力終薄弱。血汗身如洗,短衣露臂膊。農事稍暇豫,負擔赤雙腳?!北憩F出了春耕農婦的辛苦。
而當夏壽華來到崖縣時,剛好趕上了一場祈禱春耕順利、風調雨順的春祭活動。春祭是在崖城文廟舉行,崖縣的許多民眾,無論黎族還是漢族都趕來參加。
見此熙熙攘攘的場景,夏壽華不禁寫下“大塊山河一片羽,連城草木自縱橫”“野竹叢邊度黎唱,刺桐花里餉春耕”的詩句。刺桐樹高數丈,大的需要合六七人抱,紅花三月盛開,嫣然滿樹,當時的黎族群眾并無記錄歷法,而是每年“望花開而始耕作”。
而早于夏壽華之前,海南近現代可見的游記是《游歷瓊州黎峒行程日記》,作者是著名學者胡適的父親胡傳,他于1887年受廣東巡撫委派前來巡視海南。
他行到陵水境內時,描寫道:“自藤橋至此,地濱海,白沙彌望,高平之處,淺草平鋪,無開墾者。洼下及坡之四邊欹斜之處,略有耕植者。凡地屬高坡,雖平曠而土深厚,墾而種植其收成必減于低處二三分。”道出了當時海邊沙地耕種不易。
無論是夏壽華還是胡傳,他們前來海南考察都帶有官方的背景,他們所寫就的游記也成為當時外界了解海南的一個途徑,為將來海南的進一步開放打下了早期的認知基礎。
?
?
相關鏈接:
海南白沙:天時好 春耕忙陜西子長:農技下鄉(xiāng)助春耕"春耕海南"系列短評(4)| 抓落實 以民為本補短板惠民生時不我待搶“春耕”——寫在省委七屆四次全會召開之際 ?
(編輯: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