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瓊劇發(fā)展長河中,已知的傳統(tǒng)劇目將近2000個,一些優(yōu)秀劇目猶如一枚枚美麗的貝殼,燦爛耀眼。
清道光至光緒年間,演出的土戲主要有《玉堂春》、《三江考才》、《五娘上京》、《林攀桂上金鑾》、《梁生上京》等。
民國期間,演出的劇目創(chuàng)作、移植兼并,時裝、古裝兼容,主要有《秋香過嶺》、《父子同科》、《洞房嫁姨》、《梅花落》等;特別是“瓊崖優(yōu)伶界工會”和“瓊崖土戲改良社”成立后,革除舊戲,編纂新本,創(chuàng)作演出一批文明戲,如《愛國運動》、《大義滅親》、《社會鐘聲》、《林格蘭就義》、《滅種婚姻》等,這些劇目大都由吳發(fā)鳳編劇。
新中國成立后,瓊劇通過開展“三改”工作,相繼排演一批古裝劇目,較有代表的創(chuàng)作整理劇目有《搜書院》、《賣胭脂》、《荔枝換紅桃》、《春水澆桃花》、《海瑞回朝》、《張文秀》、《狗銜金釵》、《稽文龍》、《紅色娘子軍》、《石井村》,以及移植劇目《秦香蓮》、《梁山伯與祝英臺》、《孔雀東南飛》、《穆桂英》、《李雙雙》等,尤其是創(chuàng)作整理的《紅葉題詩》,經過田漢加工潤色被拍成戲曲電影行銷海內外。
“文革”時期,瓊劇移植演出一批革命樣板戲。海南行政區(qū)瓊劇團移植演出《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杜鵑山》、《奇襲白虎團》、《平原作戰(zhàn)》以及創(chuàng)作演出現(xiàn)代劇《紅樹灣》等,文昌、瓊海、萬寧、瓊山等縣級瓊劇團也排演革命樣板戲。
“文革”結束后,古裝戲得以恢復,演出一批移植劇目,廣東瓊劇院、海口市瓊劇團分別演出《漢文皇后》、《七品芝麻官》、《百花公主》、《彩樓招親》、《鳳冠夢》、《三看御妹》等,市縣瓊劇團演出的創(chuàng)作、移植劇目有《啞女告狀》、《喜婚記》、《白云塔》、《魄斷藍橋》、《斬皇子》、《窮人布施》等。
海南建省以后,創(chuàng)作演出了《青梅記》、《海角驚濤》、《蘇東坡在海南》、《狀元橋》、《百年蒼翠》、《下南洋》、《海瑞》等瓊劇。(潘心團?輯)
(編輯: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