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鳳凰縣禾庫鎮(zhèn)茶寨村小學,6歲的麻武慶,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圖/記者邵驍歆
麻小明棉衣上的三個破洞被指出來的時候,鳳凰縣禾庫鎮(zhèn)茶寨村小學三年級的同學都哄笑了起來。麻小明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腦袋,露出生了凍瘡的雙手。
近日,記者來到茶寨村小學。這個只有49個學生的學校,設(shè)在一間破舊的、租來的民房二樓。風從房子的破洞灌進來,穿得不夠暖的孩子們凍得瑟瑟發(fā)抖,為了抵御寒冷,他們從家里帶來自制的簡單炭爐。
上山砍柴時,棉襖被劃出3個小洞
13歲的麻小明,今年才讀小學三年級。
他的家就住在下茶寨村,離學校并不遠。每個星期五放學之后,麻小明都要提著籃子去半山腰砍柴,他的棉襖就是在砍柴的時候劃破的。棉襖里面的棉絮基本上已經(jīng)從三個破洞口漏光了。
“這件棉衣是好心的叔叔阿姨們送的”,棉襖的拉鏈也已經(jīng)壞掉了,但麻小明卻不怎么在意,只是時不時用指甲去撓生了凍瘡的手背和手指。手背上很多地方已經(jīng)被撓破、結(jié)痂,又再次被撓破,麻小明只有一只有破洞的手套,他把它戴在了左手上,右手用來寫字。
麻小明的弟弟麻小江也讀三年級,今年11歲,他很瘦小,說話也很小聲,身上淺藍色的棉襖已經(jīng)臟得看不出原來的模樣。這件棉襖還是以前老師發(fā)給他的?!袄蠋熣f,是好心的叔叔阿姨們送的。”
事實上,當?shù)夭簧傩∨笥训倪^冬棉襖都是之前由愛心人士捐助的,有的衣服已經(jīng)破舊。
只有一個老師,有時需苗語授課
茶寨村小學位于鳳凰縣禾庫鎮(zhèn)茶寨村,茶寨村分為上茶寨和下茶寨,因此,村里人又習慣稱這所學校為下茶寨村小學。
學校是個簡單的磚瓦民房,49個學生,分成三個年級,人數(shù)最多的二年級被安排在最冷的客廳里,學前班和三年級則被分別安排在與客廳相鄰的兩個小房間內(nèi)。三個年級只有一個老師,吳金成。
“這里的孩子80%都是留守兒童?!眳墙鸪烧f,這些孩子們的父母,大部分都在外面打工,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顧,要兼顧家里農(nóng)活的老人家根本沒有太多的心力管教孩子。白天的時間,孩子們就由他來照看。“只能輪流來給他們上課。”
學前班里有18個人,這些孩子大多都不會說也聽不懂漢語,吳老師要用苗語給他們上課。二年級有22個人,三年級只有9個人,吳老師每天三個班輪回轉(zhuǎn),每個班輪流上二十分鐘的課程,換著不同的語言。
下雪后,一些家長干脆讓孩子不來上課
這幾天下大雪,天氣更加寒冷,路也更加不好走,一些家住得比較遠的孩子干脆就不來上課了。
吳金成說,很多孩子家里人都沒辦法過來接送,所以這種比較差的天氣就干脆不讓孩子過來上學了,對于這種情況他很無奈但也能理解。
來上課的孩子們,早上過來的時候就提著一個自制的簡單的炭火爐,拿一個鐵碗或者鐵制的小桶,用幾根鐵絲穿上做提手,往里面放幾塊燃著的炭火。
孩子們平時打打鬧鬧的時候不覺得有多冷,坐到教室里上課時卻都凍得打哆嗦,吳金成希望,能讓孩子們多些御寒的衣物。
[記者手記]
從上茶寨村到下茶寨村的兩公里路程,對記者來說,高海拔加上結(jié)冰的路面,兩公里就像二十公里那么漫長。還要緊靠著山的一側(cè)走,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滑下去,運氣好,只是掉到田里去,而運氣不好的話,也許就會掉下懸崖。
吳金成是上茶寨村的人,是從村里走出去的大學生。80后的他在這里待了五年,或許以后還要扎根下去——他找了一個下茶寨的姑娘結(jié)婚。
但一切并未讓吳金成覺得難捱,讓他最難受的是:同一個村子,有的村民更愿意讓孩子讀書,而有的村民卻只會跟他說,“讀那么多書有什么用?”沒有家長的理解,吳金成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編輯:王小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