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學教授吳必虎通過微博建議“錯齡入學”,男孩比女孩晚入學,引發(fā)社會熱議。其理由是:男童智力發(fā)育普遍晚于女童兩年左右,一部分男生學習跟不上,在小學階段不受老師重視,心理壓力大。因此建議女童可在6-7歲入學,男童可在7-8歲入學。(10月9日《新華每日電訊》)
對于吳教授的建議,網(wǎng)友有彈有贊,觀點不一。贊成者認為,男童比女童確實“開竅”得遲,同時入學,女孩子成績普遍高于男孩子,不利于男孩子培養(yǎng)自信;而遲些入學,則有利于保護男孩的自信心,對他們的發(fā)展更有利。
筆者承認,男女兒童智力發(fā)育確實存在時間差。但這并不是男生普遍拼不過同齡女生、從而受到歧視的根本原因。男孩子普遍淘氣粗心、好動貪玩,往往也不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女孩子多數(shù)安靜聽話、細致認真,學習較用功。這些天性恐怕才是小學階段的男生競爭不過女生的關鍵所在。只關注于上學年齡的早晚,不正視男孩和女孩不同的天性,無助于最終解決陰盛陽衰之類的“男孩危機”。
事實上,在校受重視程度,男生和女生沒有明顯差別。而且,男女兒童的智力發(fā)育時間差,并不會影響他們日后的發(fā)展。有專家說,這種性別之間的智力差距,隨著年齡增長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在老師督促下,在二、三年級時就會越來越模糊。人的發(fā)展好似一場長跑,有的男生起跑時雖然慢了一些,不等于他日后就趕不上,男生的后發(fā)優(yōu)勢甚至可能更強。何況現(xiàn)實中,早入學也有學習成績好的,晚入學也有學習成績差的,每個孩子的天資和早期教育程度不同,不能以生理年齡一概而論。
此外,“錯齡入學”不具備可行性,操作起來相當麻煩。如果男童晚2年入學,還得晚2年讀幼兒園,或幼兒園得多讀2年,男生們畢業(yè)也晚,工作也晚,結婚年齡或許更要推遲,這對社會的影響將非常大,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再說,在“不輸在起跑線”口號的蠱惑下,現(xiàn)在的家長恨不得讓自己孩子早上學,越早越好,誰會愿意搞什么“錯齡入學”?要推行的話,不但需要父母教育觀念的改變,還必須修訂《義務教育法》才能保障實現(xiàn)。
故筆者認為,“錯齡入學”的建議不合理也不可行。要改變學業(yè)上的“女強男弱”,與其“錯齡入學”,不如“彈性入學”。“錯齡入學”引發(fā)熱議的最大意義,或許在于提醒我們,適當放寬6周歲入學的硬性要求,讓家長根據(jù)家庭條件和孩子智力發(fā)育情況自主決定入學年齡。比如在美國,兒童入小學的年齡為5到7歲,由家長(監(jiān)護人)自主選擇。
與此同時,改變目前更有利于女生的成績評價體系,不再以成績、聽話為評價指標,一視同仁地教育和評價孩子,也十分緊要。(何勇海)
?。ㄐ氯A每日電訊 何勇海)
(編輯: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