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寓意平平安安,用這個做禮物,寄托的是美好的祝愿?!苯?,在湖北武漢市69歲的呂少芳拿著一個蘋果形狀的小飾品笑著說。呂少芳和她的老年朋友們把自己親手制作的一個又一個的小飾品,送給了給他們讓了座的公交乘客。(10月23日《楚天都市報》)
大多數(shù)給呂少芳和她的朋友們讓座的公交乘客,都欣然收下了這個“小蘋果”,看似座位與禮物之間形成了一種對等的交換關系,但仔細想來卻不然。乘客在讓座時,并沒有想到會收到禮物,當然也不是為了一件小飾品而為老年人讓座,他們在付出之前根本沒想過會獲得回報,收禮物與不收禮物在本質(zhì)上都不會改變讓座人的美德。
在筆者看來,以獲得回報為目的的付出不叫付出,說好聽一點那是一種互利行為,說得不好聽那不過就是交換罷了。真正的付出不會去想結果,真正的付出是無私的。就像我們在贊揚父母對孩子的愛時,通常會用“他們無私地付出”來形容,因為他們只是一心想著為孩子好,想著如何傾盡所有來表達自己的愛,但要是父母的付出都是講條件的話,都是為了讓孩子加以回報的話,那愛不就變得功利化了嗎?
換一個角度想,當然不是說,接受付出的人就該是理所當然地去享受他人的付出,甚至認為別人就該為我付出。呂少芳和她的老年朋友們,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身份”坐上座位享受輕松愜意,但她們卻愿意親手制作小飾品,贈送給讓座的乘客,這既是對善舉的鼓勵,亦是知恩圖報。
不求回報的付出是美德。懂得回報,發(fā)出“愛的回音”同樣也是美德。如果每一個社會公民都能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不求回報地為他人付出,同時也能得到他人“愛的回音”,讓愛的互動蔚然成風的話,那小小善意將變成大愛,化為萬丈光芒普灑人間大地,溫暖世間人心。
文/喬笛宇(西南科技大學)
·凡注明來源為“??诰W(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wǎng)絡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