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可以質疑清華 但請言之有據
陳志文
一些好學校為了吸引更優(yōu)秀生源,也一改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積極推進學校的宣傳與公眾認知,這其中難免運用一些傳播技巧,遭遇各方評說難免,但沒有依據的隨便惡意猜測,卻不應該。
中央電視臺對沸沸揚揚的甘肅考生魏祥與清華的調查報道,客觀上給清華正了名:公開信是考生發(fā)出的,清華并沒有借此炒作。這個結果可能讓一些人失望了。
日前,甘肅殘疾考生魏祥在一個微信公眾號上公開致信清華大學,詳細介紹了自己的情況并提出要求,因為無法自理,需要母親的照顧,希望學校能解決一個容身之所。清華隨即快速公開回信,在承諾解決其基本生活困難的同時,表達了校領導與校友在看到這份信后的重視與關心,在闡釋清華精神的同時,勉勵魏祥: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
正當大家為這一事件感動時,質疑之聲迅速傳播,指責清華大學公開回信,借此營銷。這里面不僅有各種自媒體人,也有一些媒體的大號。比如,有文章稱:我不太喜歡清華大學招生辦給給魏祥公開回信,不喜歡那種揮之不去的營銷味道。更有文章明確說:清華大學招辦的回信,還有妥妥的品牌營銷效果。更有人質疑是清華潤色來信,并慫恿魏祥發(fā)布了這封信,甚至上綱上線到清華侵犯了殘疾學生的隱私。
清華為什么要公開回信?清華招辦主任劉震在央視記者采訪中回答:因為有(考生)那份公開信。道理其實很淺顯,既然是公開致清華的信,清華偷偷摸摸回復會怎樣?估計會被更多的人批評,甚至激烈批判。在這種情況下,清華只能公開回應,也必須公開回應,這不僅是對魏祥一個人,而是給社會的一個交待。
之所以引起巨大反響,可能與這封回信寫得太好有關。魏祥的故事恰好詮釋了清華的校訓:自強不息?;匦诺钠鸩菡呓Y合自己的體會,以“自強不息”為主題,給出鏗鏘有力卻不乏溫情的回復。尤其最后一句話: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打動了很多人。還好,這封信的起草者是一名在清華招辦兼職工作的學生,如果是一個在校老師,或者宣傳部什么人,豈不更“坐實”了“清華炒作”?
這些質疑給清華和魏祥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本來一個簡單的事情,一個美好給人以激勵的事情,為什么變成這樣,出現這么大的噪音?需要我們深刻反思。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質疑和猜測?清華招辦主任劉震在回答央視記者提問時說得比較客觀、客氣:互聯(lián)網時代,聲音比較多元。
清華其實不僅沒有借此炒作的理由,也沒有這個必要。2012年,輪椅上的牟曉沅以全省第16名的成績,從云南玉溪考入清華大學,如果要炒作,牟曉沅可能更適合炒作吧?他完全是靠分數考上的,當時并沒有針對貧困地區(qū)的專項計劃,他的故事可能比魏祥更勵志,而他的認知水平、口才也都是一流的——2016年,牟曉沅就以“輪椅上的人生”的演講風靡網絡,可當初考上清華時,沒有引起輿論的過多關注。
質疑批判都是個人的權利,也是媒體的責任,但要基于事實或者基本的調查,而不是猜測。不調查而直接妄加猜測,說句難聽的話,多少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近年,伴隨生源下降,高校招生出現一些困難,一些好學校為了吸引更優(yōu)秀生源,也一改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積極推進學校的宣傳與公眾認知,這其中難免運用一些傳播技巧與技術,比如當年人民大學的“回眸美女”。這本身就是高校在新時期發(fā)展上的一種進步,遭遇各方評說難免,但沒有依據的惡意猜測,卻不應該。
當然,還有一些人就是想標新立異,總希望“語出驚人”?;ヂ?lián)網時代,只要不違法違規(guī),我們對此也不必在意,習慣就好。但我擔憂的是,網絡輿論里,有一種陰暗心態(tài),對于美好的事情總是充滿懷疑、質疑,雞蛋里挑骨頭,甚至有意混淆視聽,恨不得將其妖魔化。許多的“吃瓜群眾”則不問真相,只管跟著標題跑,一些好好的東西這樣被污名化。
這個世界需要輿論的監(jiān)督與批判,以使我們更為完美,但同時也需要美好的東西給我們影響和指引。因此,我更希望輿論多尊重事實,少一些隨意揣測。
?
?
相關鏈接:
甘肅殘疾生致信清華引質疑 母親:現在真的受不了了?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