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作者名字、修改標題、視頻內容截屏、把視頻配音轉成文字模式……互聯網內容生產市場的拼殺日趨白熱化,優(yōu)質原創(chuàng)內容可謂互聯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然而,有不少人卻瞄準了原創(chuàng)市場,炮制出“偽原創(chuàng)”作品。記者調查發(fā)現,當前互聯網上的不少內容生產者都遇到了“偽原創(chuàng)”問題,而且侵權方式多種多樣。而令人尷尬的是,不少作品的原創(chuàng)者很少就權利被侵犯到法院起訴(5月9日《法制日報》)。
在一個法治社會,通過訴訟維權毋庸置疑應是優(yōu)選和首選。然而,揆諸現實,諸多橫亙在權利人面前的維權障礙,卻在無形中導致了維權成本的過于高昂。也正因如此,權利人明知道自己作品被侵權,也不得不無奈地選擇放棄。權利人的無奈之舉,反過來進一步助長了侵權行為的肆意妄為。這是近年來互聯網上“偽原創(chuàng)”侵權行為日益猖獗的重要誘因之一,凸顯了攻克權利人維權難這一“攔路虎”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對于權利人來說,合法權益的維護,需要更多地考慮維權成本。如果維權成本過于高昂,那么即使討回了法律意義上的公道,也會因得到的賠償少于成本的付出而沒有實際意義。著作權被侵權后,權利人維權的目的主要是追索賠償。司法實踐中,目前著作權侵權的賠償一般根據權利人的實際損失,以及侵權者侵權所得的數額而酌情判定。文字作品的賠償按字數計算,參照每千字幾十元的標準。眾所周知,網絡上被“偽原創(chuàng)”侵權的文字作品一般較短,權利人維權就算成功,得到的賠償因被侵權的作品字數太少,極有可能就是區(qū)區(qū)幾十元。為了這區(qū)區(qū)幾十元,權利人則要支付公證費、訴訟費(預交,最終由敗訴方承擔)、律師費等至少要幾千元的相關費用,如此得不償失,自然也就不敢奢望通過訴訟維權。
有鑒于此,懲治互聯網“偽原創(chuàng)”侵權行為,首要的是必須解決維權難這一帶有根本性的問題。一方面,要切實加大對侵權行為的懲罰性賠償力度,以高額懲罰性賠償讓始作俑者付出高昂代價,從而確保權利人在追索賠償方面不再陷入“撿芝麻丟西瓜”的尷尬。另一方面,法律不妨像處理醫(yī)療事故責任和環(huán)境污染損害賠償那樣,將舉證責任倒置,以法律的兜底從根本上解決權利人的舉證困難。如此雙管齊下,權利人才敢拿起法律武器,對肆無忌憚的“偽原創(chuàng)”果斷說“不”。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