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社會長焦>
民間版《語文》不是一個噱頭民間版《語文》不是一個噱頭
來源: 紅網(wǎng) 作者:王瑤 時間:2014-03-17 16:57
日前,由《收獲》雜志副編審、著名語文教學改革者葉開為中小學生自編的語文教材——《這才是中國最好的語文書》一書出版。除了在體例上采取進階閱讀與寫作的指導外;不分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而是注重寫作手法方面的解讀也是該套書的特點。(3月13日《新聞晨報》)
和去年《易中天中華史》發(fā)布時受到的廣泛爭議有所不同,這套語文教材卻得到了市場的認可,首印2萬冊3天內(nèi)就已經(jīng)售罄。雖然葉開也直言,在現(xiàn)行教育體系和觀念下,這套教材進入中小學課堂的可能性很小。但從其受到的關注可以看出,這套教材契合了人們對當前語文教學的憂慮心理,并試圖以一種新的解讀方式來更新現(xiàn)行語文教學模式。
語文教材脫離文學創(chuàng)作的現(xiàn)狀,這是當前語文教學面臨的問題,也是這套教材產(chǎn)生的根源。前不久,就有人為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兩篇課文挑錯,認為課文有違反常識的內(nèi)容,容易誤導孩子。類似的事情雖是個案,但卻不容忽視?,F(xiàn)行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很多其實并不是現(xiàn)在看到的樣子,而是經(jīng)過了編者的修改和刪減。這樣一來,就容易造成課文前后不連貫或者跳躍性太大,從而影響學生的閱讀和學習。文學作品原本是一個完整的結構,在修改和刪減之后,雖然更加符合中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但作品中的文學味卻大大減弱了。課文成了“載道”的工具,語文教學的任務就變成了分析課文的中心思想以及揣摩作者的意圖。不知不覺中,語文教學的方向就會跑偏。
段落結構的劃分、中心思想的探討、字詞意的解釋,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因為固化的語文教學模式而被拆分的支離破碎。課文學了一篇又一篇,學生除了記住課文的作者和中心思想外,課文本身卻對學生的寫作沒有任何實質(zhì)性的幫助。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讀寫結合”,既通過閱讀來促進寫作。教材中的課文其實就是一篇可供學生模仿的范文,但如果教師不加以點撥,不變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依然只注重課文本身的基礎知識,而不去想如何把課文寫法、用詞、結構等方面的知識遷移到寫作教學中去,學生便很快會對語文教學失去興趣。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載體,語文教材的價值取向直接決定了教學的價值取向。一套新教材的出現(xiàn)不足以否定當前語文教學的可取之處,但這套教材的思想理念卻值得當前的語文教學借鑒。語文課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學好并且用好語文,但現(xiàn)行的語文教材僅僅關注學生是否學好了語文,而不在意其是否用好了語文。指導學生把課文中各位作家的思想汲取來,并在自己的交際和寫作實踐中表現(xiàn)出來,這是這套民間《語文》能給當前語文教學的啟示。
文/王瑤
(編輯: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