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晚11點許,佛山一女子跳江自盡,因河堤高3米多,數(shù)十圍觀者無法相救,最終流浪者廖先生冒險跳入水中,將女子救到河邊。被救者家屬給了流浪者廖先生50元,有人說太少了。(9月9日中國青年網(wǎng))
被救者家屬給了流浪者廖先生50元,并非“摳門”,也許被救者家屬匆匆起來,身上沒有帶很多錢,也沒想到家屬被救的現(xiàn)場情況,他們當(dāng)時想的首先是自己的家人安危如何。如果現(xiàn)場情況是他們能夠預(yù)料到的,也許他們會給流浪者廖先生更多的錢。既然被救者家屬想到給流浪者廖先生錢,他們就不會介意給更多的錢,在物價大幅上漲的今天,多給個三五百元的,不算什么。何況有不少被施救者及其家屬,往往一毛不拔。與他們相比,被救者家屬給了流浪者廖先生50元,起碼有人味。因此,我們不必苛求被救者家屬。
通常,見義勇為是不求回報的利他善舉,見義勇為者并非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能給自己帶來經(jīng)濟上的利益。把見義勇為與金錢或經(jīng)濟利益上的回報掛鉤,是對見義勇為的誤讀或褻瀆。在大力倡導(dǎo)見義勇為的當(dāng)今,見義勇為確實需要褒獎,這種褒獎主要來自社會與政府,核心是讓見義勇為者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形成見義勇為的剛性保障機制。如果見義勇為者施救時受到了傷害或出現(xiàn)了人身財產(chǎn)損失,是可以尋求經(jīng)濟救濟的,也能得到法律的支持。在這起事件中,流浪者廖先生沒有受到較大的人身財產(chǎn)損失,從法律層面上講,被救者家屬不給錢,無可厚非。若流浪者廖先生主動要錢,起碼在道德上“失分”了,法律也不支持。
至于被救者家屬主動給錢,見義勇為者要不要,那應(yīng)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流浪者廖先生靠拾荒為生,因身份證丟失無法就業(yè),回家補辦又沒有車票錢。像這種情況,即使流浪者廖先生不見義勇為,社會與政府也應(yīng)幫一把。他收了被救者家屬主動給的錢,是客觀境遇使然,并未給自己的道德形象抹黑。
流浪漢見義勇為,再次詮釋了真善美是人類的本能,是人世間蘊藏豐富的正能量,關(guān)鍵是如何充分挖掘出來。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不應(yīng)過分糾結(jié)被救者家屬給流浪者50元是多是少的問題,而應(yīng)提升放大這個善舉,挖掘其中的正能量,并讓其在全社會不斷傳遞。同時,要關(guān)注如何健全落實見義勇為的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