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教育部發(fā)布暑期工作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學校要控制課外作業(yè)總量,小學一至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yè),其他年級要創(chuàng)新作業(yè)形式,適當減少書面作業(yè);要召開一次家長會或致家長一封信,引導家長不盲目給孩子報各類補習班,引導學生自主合理安排活動內容和活動時間;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要嚴格落實國家有關規(guī)定,禁止組織學生集體補課、有償補課。
每到寒暑假,教育部門都會例行下發(fā)類似內容的通知,可最終,孩子們還是在繁忙的作業(yè)和補課中度過假期。這種“中國式減負”,說到底,是減負形式主義。
很多人由此得出一個結論:現在減負,之所以減不了,不是政府部門不努力,而是家長的心態(tài)有問題。所以,教育部的通知,就強調做家長的工作。而武漢晚報則報道說,當地中學生向市長熱線投訴,把學校搞的補課班停了下來,可沒想到家長都跑到學校門口要求補課。也就是說,似乎家長是假期補課的主因:學生不想補、政府嚴禁補、學校不敢補,只有家長逼著學校補、學生補。
真是這樣嗎?有多少家長不想讓孩子過一個快樂和輕松的假期?可當幼升小、小升初的競爭極為激烈,鮮有家長能對其他孩子去報社會培訓班無動于衷。而我國的中高考用卷面分數作為唯一標準選拔學生,低一分也不能被錄取的現實,給了每個家長十分現實的教育:今天讓孩子輕松一天,未來就可能讓自己和孩子一輩子不輕松。在義務教育資源分布嚴重不均衡以及應試教育的現實中,家長很難有理性的心態(tài)?;蛘哒f,他們認為的最理性的做法,就是讓孩子上補課班、培訓班。
有輿論稱,假期作業(yè)不在于有無,而在于有無特色,要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做感興趣的社會調研,而不是只做枯燥的題目。這也是聽上去很美。道理誰都明白,可為何大家都要讓學生做題,進行題海訓練?因為考核評價體系關注的只有分數。
面對這種情況,政府部門如果要引導家長有理性的態(tài)度,就應該改變教育現實。一方面,推進義務教育資源的均衡分布,另一方面,改革中高考制度,建立多元評價體系。這正是政府部門應該努力作為的方面,可長期以來,這方面作為不大。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是,不管是推進義務教育資源的均衡分布,還是改革中高考制度,都要求政府部門放權。前者需要建立新的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教育撥款體系,打破擇校利益鏈;后者需要推進考試社會化,同時把招生自主權歸還給中學和大學??煞艡酂o疑動了政府教育部門的奶酪,因此,人們一直期待的義務教育資源均衡分布和中高考制度改革,只聞雷聲不見下雨。
不愿意放權的教育行政部門卻高喊減負口號,以減負之名,不斷發(fā)通知。這種做法,其實是在增加行政部門的權力。我國早有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作為教育主管部門,依法監(jiān)管學校辦學就可以了,用得著老是發(fā)通知嗎?
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這樣的通知其實起不到多大效果。
調查顯示,近年來,在學校減負的同時,校外卻在增負,甚至學生負擔更為沉重。在政府的禁令下,學校減負是容易的:上課時間減少、給學生布置作業(yè)減少,可這不是真正減輕學生負擔,而是減負“鴕鳥政策”,把責任輕飄飄地推給家長和社會。由于評價體系不變,家長們只有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訓班上課,這就不但增加家庭的經濟負擔,而且也增加家庭的教育焦慮,比如擔心選擇的培訓班質量不高會影響孩子的競爭力。還出現很多不安全因素。
從長遠看,真要減輕學生負擔,必須全面推進義務教育資源的均衡分布,改革中高考制度。而從現實分析,要讓學生的負擔減輕,政府部門和學校真得好好聽取家長的意見。本世紀初,日本的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都恢復了實行6天上課,原因是很多家長反映,由于大學入學考試競爭激烈,5天上課影響學生的競爭力,周末必須上培訓班,還不如讓學校恢復上6天課(增加上一天課,不收取學生額外費用),這樣,家庭的經濟負擔減輕,家長不用再送孩子去培訓班,還可讓孩子得到一天休息。事實也表明,這樣做讓學校的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也確實減輕了學生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