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開始,云南連續(xù)遭遇四年大旱,今春旱情再次初顯,已經造成全省作物511萬畝受旱,60萬城鄉(xiāng)居民出現(xiàn)不同程度飲水困難。群眾盼望抗旱新技術快速推廣應用(中廣網記者李健飛/攝)
?
從2009年開始,云南連續(xù)遭遇四年大旱,今春旱情再次初顯,已經造成全省作物511萬畝受旱,60萬城鄉(xiāng)居民出現(xiàn)不同程度飲水困難。
在旱情最為嚴重的楚雄州,近132天來并沒有有效降雨,而高溫天氣也一直持續(xù)。目前,全州已有10.8萬人、5.28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92.45萬畝小春作物受旱。在元謀縣姜驛鄉(xiāng)、物茂鄉(xiāng)等鄉(xiāng)鎮(zhèn),盼水、引水、找水成為山區(qū)和半山區(qū)農村群眾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
羅興村金沙坪村民小組:唯一的取水點24小時能接滿一桶水
2月22日下午七點半,太陽已經下山,村民杞義龍并沒有顧上吃晚飯,急匆匆爬上村后的山坡,來到村子里唯一的飲用水取水點,但是這里的情形卻讓他失望了。
杞義龍:二十五公斤的水桶,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時才有一桶水,現(xiàn)在我們用抽簽的方式排隊那個次序來接那個水,現(xiàn)在輪到我了,但是現(xiàn)在里面沒有水了,我只能把這個管子放到我的桶里面,現(xiàn)在吸也吸不出來呀。
這個取水點的水由山上的石縫中引出,通過皮管一滴一滴的接進村民的塑料桶中。但是現(xiàn)在水滴也開始時斷時續(xù),一整個晝夜多次過來守護水滴成了金沙坪22戶村民的慣例。凌晨兩點鐘,杞義龍又來到了取水點。他用力的吸了皮管一口,但是也只換來不到五秒鐘的水滴,他只能盼著后面的時間會有轉機。
杞義龍:要到明天早上又來看一次,如果沒有的話要明天中午十二點到一點鐘就可能有水。
第二天一大早,天還沒亮,才睡下四個多小時的杞義龍果然再次出現(xiàn)在了取水點。這次的費力吸水大概有了些成效,水也一直滴到了傍晚時分,杞義龍終于如愿的往家背回一桶水。而這桶水對全家人來說著實太金貴了。
杞義龍:這一桶水節(jié)約的話可能要用四到五天,我們計劃是一天是四公斤。
記者:全家人四口人么?
杞義龍:嗯,用來煮飯、洗菜
忙碌了山上山下奔波了一天一夜,渾身都是汗和塵土,但杞義龍卻不敢用一點凈水來洗澡。
杞義龍:這個洗澡太困難了,一般都是很少洗澡了。
記者:你有多少天沒有洗澡了?
杞義龍:我們能有二十天了。
杞義龍的心愿:盡早有水種莊稼不再靠救濟糧
除了盼望基本的生活用水能夠得到保障,金沙坪村民們每天都盼望著有水能把荒蕪多年的莊稼種起來,他們能早日擺脫吃救濟糧的困境。如今,每天的這樣等待對他們來講都顯得十分漫長。
這幾天,除了接水背水,杞義龍最愛去村子里準備挖基井的地點轉悠。
記者:準備打多少米?
杞義龍:肯定要一百米左右
記者:能打到水?
杞義龍:肯定要打到水。
記者:什么時候能打呢?
杞義龍:估計十五到二十天左右,要一個月才能吃到這個水。
2003年時,金沙坪村小組還曾經種過水稻,但是隨著四年連旱,耐旱的作物種下去都沒有了收成,走在荒蕪的莊稼地里,杞義龍心情很是沉重。
杞義龍:這個花生是去年下雨的時候種下去的,它下雨的時候我們種下去了,種下去的時候還有一點水,所以就長出來了,但是開花的時候雨一直不見下,所以它就停止了它的這個發(fā)育。
從零八年開始,因為干旱,金沙坪村已經不能種植糧食作物,村民一直吃著政府發(fā)放的救濟糧,去年干旱時這里的生活用水也只能由政府運來。村子里一直期盼政府能通過水利設施建設,長效解決他們的農業(yè)生產用水。
杞義龍:還是沒有水,因為我們莊稼還是沒有辦法種,現(xiàn)在我們一直都是吃政府供應給我們的救濟糧,主要我們想搞一個積水庫,可能要五十萬左右,這個資金我們不敢想象了,以后還是靠我們自己去種點菜啊、種點糧食,以后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去種。
他說“我們當然希望要快一點,現(xiàn)在我們那個水源再過幾天可能一滴都不會有,就是這個人和牲畜都等不了?!?/p>
金雷村大金水河村小組:期盼滴灌等新技術快速推廣
而在地勢比較低并且靠近龍川河的金雷村,政府已經引導農戶由過去種植需水量大的水稻向耐旱作物轉型,4000畝地幾乎都種上了青棗、葡萄和耐旱蔬菜。村民楊龍的四分地剛剛裝了滴灌設備,晶瑩的水珠順著細管潤濕了一壟壟玉米地。而長年生活在龍川河畔的老人文懷恩對這些抗旱新技術很感興趣。
文懷恩:我已經知道這個滴灌的好處,它節(jié)約用水,跟漫灌(相比)可以節(jié)約六倍的水量,如果可以搞到滲灌那就更好了,可以節(jié)約8倍的水量。
春節(jié)過后,金雷村這一段龍川河已經斷流,但是4000畝種植用地也僅僅只有500畝采用了滴灌技術。文懷恩家也還沒有采用。
文懷恩:我們家主要是田地在的散,不集中,不好搞這個滴灌。
對于94%的區(qū)域都屬于山區(qū)和半山區(qū)的云南省來說,滴灌技術普遍面臨著土地分散,滴灌和提水、用電設備不易架設的困難。而成本高又成為了制約此項技術快速推廣的另一個瓶頸。
金雷村委會主任羅東:因為投資是一畝一千多塊錢才能把滴灌水利設施建設好,老百姓在這個投資上有一點顧慮。
但是面對不斷加重的旱情,滴灌技術的快速推廣還是讓金雷村民最為期盼。他們希望政府能組織農戶連片種植,把各戶零散的土地合起來,集中投入滴灌設備,在投入上,這樣政府和農戶各籌集一點資金,增加他們推廣新技術的積極性
文懷恩:糧食去年就不敢種了,今年也不敢種了,我們這個地方如果不改進的話很危險,現(xiàn)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要把漫灌改成滴灌。
?
?
?
?
相關新聞:
云南重旱區(qū)采取開車送水等解決民眾飲水難?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