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始建于18世紀中期,迄今250余年。該館坐落于英國首都倫敦市西北,是英國最大文物博物館,1759年正式對外開放。本文所說的東方藝術館,系該館主要藏館之一。該館除珍藏少量中亞、南亞和東亞以及日本的文物外,大部分是中國商周及其后的歷代珍奇瑰寶,該館甚至藏有清代皇帝的玉璽。
2007年3月10日至6月10日,英國與世界——1714~1830大英博物館藏寶展覽,在北京故宮午門展廳舉行。這是中國故宮博物院與大英博物館簽署合作協(xié)議后,首次在中國舉行大型展覽。
琳瑯滿目的展品,展示了英國對世界文明的追尋與仰慕,回顧了英王喬治三世特使馬戛爾尼來華覲見中國清朝乾隆皇帝的往事。但是,十分遺憾的是,其中沒有從中國流入英國的瑰寶。對此,內(nèi)部人士咨詢大英博物館有關人士。該人士稱:“北京故宮博物院內(nèi)中國歷代文物珍寶數(shù)不勝數(shù),因此,按協(xié)議沒必要再展出貴國瑰寶。”但有人不同意此說,認為這可能是部分原因,其主要原因恐怕與大英博物館中國館文物被盜有關。該案曾震動世界,但至今沒有捉到兇手。所以,在這一特殊背景下,如果展出中國文物,會令大英博物館感到尷尬吧?
?
?
那么,大英博物館中國館何時被盜,又有哪些中國瑰寶遭劫?
2004年10月29日,該館最負盛名的中國館中包括具有600~1300年歷史的玉簪、玉墜、金獅、發(fā)夾、指套在內(nèi)的15件中國文物不翼而飛。倫敦警方雖多次出動精干兵力,追緝犯罪嫌疑人,但迄今沒有查到嫌犯一絲蹤影。
案情猶如重重疑云,沉浮于世人心頭……
被盜瑰寶流入馬來西亞或新加坡
2007年3月2日,馬來西亞文物收藏家艾印哈德先生,在吉隆坡寓所接見了一位從英國利物浦遠道而來的稀客。這位陌生來客自稱是文物愛好者,名叫皮恩斯。他說,他是久慕艾印哈德先生的大名,特意趁來馬來西亞旅游觀光的機會,專門來看望他的。
一番求教后,皮恩斯先生探問艾印哈德是否獲知大英博物館中國館文物被盜的消息,并順水推舟問艾印哈德對這批被盜文物是否感興趣?
艾印哈德聽了這些話,頓生疑竇。他暗自思忖:這位先生從未與我謀面,不請自來。來后又大談被盜中國文物的事情,有可能是以文物為誘餌,暗中偵查我是不是英國被盜文物背后的買主吧?
蹊蹺的是,幾乎是與艾印哈德的遭遇相同。同一天,新加坡華裔收藏家李恩實先生,在參加一個朋友的兒子的婚宴上,竟有一位陌生的、碧眼金發(fā)的歐洲女郎主動來和他碰杯,稱在這歡樂的時刻認識李先生非常榮幸。李恩實對女郎的敬酒并未在意,在意的是,宴席未散時,她就將他手挽手邀入客廂房間聊天,問他想不想買一筆從英倫過來的燙手文物。當李問及文物名稱、價碼等具體內(nèi)容時,這位女士竟說:“只要先生有意,我會搭橋。”
看來,她是個走私文物的經(jīng)紀人?李恩實宴后疑慮重重,他猜測:女郎為什么吊起我的胃口,避而不談實際情況呢?那察言觀色的眼神,似乎是在審查我的文物收藏出現(xiàn)了什么貓膩?
當李恩實想到該女郎特意提及的“英國而來”,而且是“燙手文物”時,不由恍然大悟。他想:與其說這個素昧平生的女人是來搭橋暗購英倫文物,不如說是前來探查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中國文物被盜之謎!
是的,15件中國文物被盜后,英國警方以及文物收藏界人士分析,這批文物有可能流入亞洲國家。其原因是這些文物系中國寶藏,流入亞洲實屬“物歸其主”。因此,將偵查矛頭指向亞洲。
但是,李恩實、艾印哈德以及幾位香港收藏界大亨,均對此表示異議,稱這只能是一種猜測,一種臆想。
?
·凡注明來源為“??诰W(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wǎng)絡內(nèi)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